一、深化“双创”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规范导师遴选、学分设置和量化考核,修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青年领创”团队联盟换届和评级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创新“英才培育”和“三位一体”项目建设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认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培训班等系列活动,满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改善校园环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利用“互联网+体育”方式,在金山校区建设智慧步道,为师生健身锻炼提供新服务。通过金山校区田径运动场、人工湖、廉政文化广场、学生生活区道路维修改造工程以及新华校区整体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满足师生对体育设施、运动场地等方面的需求,着力解决校园环境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推进金山校区教学科研综合楼建设及学生食堂、国际交流中心、新华校区部分楼宇维修改造工程,着力解决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
三、回应教师关切,搭建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教学研讨等系列教师发展活动,实施助教“导师制”,举办各类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开展教学、科研、外语等专项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要求,整体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
四、回应学生关切,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加强职业生涯咨询室建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一对一就业辅导和咨询。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开展各类就业洽谈会。举办就业政策宣讲会、就业培训班、就业招聘模拟考试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实行就业协议线上签,方便学生办理有关手续。
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向教科研一线岗位倾斜
深化评价激励及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突出质量导向,着力破解教师评价工作中的“五唯”问题,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统筹学校科研平台管理,加强开放共享,提升科研服务水平。提高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科研平台共享率,启动金山校区教学科研综合楼科研平台及PI实验室建设,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场所、设备支持等条件保障。
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发展需求
优化学校人才引育体制机制,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开展校内高层次人才评价工作,在科研平台、团队建设、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实施“至臻”人才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争取突破国家级人才项目;实施“致远”人才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形成学校发展新动力;实施“致知”人才计划,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吸引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
八、提升实践育人能力,推进实践教学水平同质化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依托各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建立优势学科互融的联合教研室。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逐步构建“平台+教育”的服务模式,推进不同实践基地间临床课程教学同质化建设。
九、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数字校园
对全校学生公寓楼的无线网络覆盖情况进行排查,及时解决校园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强度不一等问题。在金山校区图书馆和新华校区4号学生公寓楼增加无线接入点,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增强无线网络信号强度。
十、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项工作、相关业务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各部门联动,“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优化财务系统,实现部分财经业务网上签批。通过办事大厅平台,实现师生请销假、师生用车、日常报修等业务网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