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四五”以来,yl23455永利官网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大幅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特推出“科技创新团队”专栏,持续宣传报道我校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展示科技创新团队成果,促进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团队简介

yl23455永利官网“传统保肝蒙药在肝损伤修复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该团队是2018年由基础医学院遗传教研室牵头,联合免疫学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生化教研室、细胞学教研室等多个教研室成员及蒙医药学院、民族医药创新中心,通过前期方向调整与整合,于2020年初步形成以遗传学教研室包玉龙教授牵头的保肝蒙药作用机制研究团队。2021年,团队成员以创新成果为目标,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的有效循环系统,实现团队协同创新的最终目的。该团队拟打造自治区乃至国内传统保肝蒙药在肝损伤修复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创新人才团队,以“前沿性、跨学科、综合性”为导向,培养与研究并重,着重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技术)转化高效循环链条,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内保肝蒙药抗炎促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与保肝蒙药活性物质研发的前沿阵地。目前,团队成员有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人,中级职称4人,研究生5人。
科研成果
该团队在肝损伤修复与炎症机制研究中发现了新型损伤相关模式分子S100A6可触发炎症的产生,成果发表于中科院Ⅱ区杂志《炎症》上。发现核因子HNF4α和酪氨酸激酶wee1在肝细胞分化和增殖中的作用机制,wee1调节细胞周期的部分成果发表于中科三区杂志《细胞周期》上。在保肝蒙药活性物质应用研究中,致力于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天然小分子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在前期研究中发现,HHQG能显著抑制肝损伤后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首次以复方药的形式发表在中科院Ⅱ区杂志《民族药物学》上。
近五年,2名成员获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获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内蒙古自然科学基因项目6项,校级面上项目3项;SCI收录论文25篇。
成员简介

包玉龙,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yl23455永利官网优秀教师,现担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分子诊断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致力于肝损伤修复与保肝蒙药功效及蒙药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3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在教学方面,作为主讲教师参加了“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1部。

王利,博士、副教授。现为yl23455永利官网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肝损伤与炎症发生及民族药活性成分研发领域的研究。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科研计划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中心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相关领域专著2部。
在教学方面,主持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过多篇有关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参与编写医学免疫学国家规划教材3部。

马春丽,博士、副教授。2019年进入yl23455永利官网基础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任教,2023年获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在科研方面,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3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SCI科研论文6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3篇。在教学方面,承担《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导论》本科生课程。主持2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改论文4篇。

莲花,博士、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蒙医药学院蒙药炮制实验中心负责人。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校级项目5项,团队建设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校级项目12项,科技成果登记5项;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4部、标准2部;专利2项,荣誉奖11项。主要完成了紫癜片、香青兰、芒果等蒙药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及额尔敦-乌日勒、通拉嘎等蒙药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

佟鹤,博士、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损伤后无菌性炎症的发生机制研究。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支持项目1项。SCI收录论文3篇。在教学方面,讲授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医学免疫学实验课。
稿件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