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为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奔走、操劳。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常常走进百姓家中,察民情、问民愿、解民忧。《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以独特的家庭视角,通过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为了人民的赤子之心,如实记录了广大家庭拥护领袖、热爱领袖的感恩之心,是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是为人民服务的鲜活教材。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感悟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及学校工作实际,近日,学校各学院以党日活动、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学习研讨了书目《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在全校形成了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浓厚氛围。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团干部领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篇目,引导青年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情,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力量和实践伟力。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在阅读中切实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那是蕴藏在每个村庄、家庭里的不断奋斗、不怕困难、敢于创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品格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师生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怕困难、持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中医学院辅导员 王园: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百姓的牵挂,一段平易近人的家常、一句温暖人心的问候,拉近的是人民与领袖、小家与大国的距离。每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的感人瞬间,都生动地展示了大国领袖“不辞辛苦,夙夜在公”的勤勉形象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国情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亲自踏访“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有责任要将家国情怀和红色基因厚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青年人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身为新时代青年,应当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奉献,以明德立身,传递爱国爱民和红色基因的火炬,把爱国情怀汇入祖国发展进步的时代洪流,把奋斗的足迹镌刻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
第三临床医学院辅导员 王淑慧: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温暖故事,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跟随这本书,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广东清远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家的故事,内心不由得深受感动,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真切切的心系人民、想人民所想、行人民所嘱的情怀。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做好青年学生的工作,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粒扣子系的好不好关乎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关乎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关乎着党的事业和民族的前途。未来的辅导员生涯,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以生为本,用爱护航,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药学院2021级临床药学班 刘萌:
我对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的故事感到印象深刻,因为在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去顾宝清家中做客时,书中描述的顾先生的家庭条件和我老家的几乎一模一样:土坯房、大灶头、黄土地面、塑料布和报纸糊成的窗户。但是在去年冬天,当我回农村过年的时候,老家的房子、道路、绿化、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奶奶家的院子也都种满了果树和各种花草,虽比不上唐宗秀老人的百花园,但我觉得,奶奶家的庭院就是我心中的百花园,这一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蒙医药学院2021级蒙医4班 海图雅:
我对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书中的骆驼湾村修建了公路,新建了房屋,发展了旅游景区,而我的家乡也有了这样的变化。这些年来,村子里修建了水泥路,坑洼泥泞的土路和漫天的尘土从此只存在于记忆里;路旁种植了许多果树,每年春天都花香四溢,等到了秋天,累累果实压弯了树枝;镇上还建造了广场、凉亭、瓜棚等。村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锻炼身体,三五好友小聚闲聊,还能体会采摘的乐趣。不仅如此,我家也和唐宗秀家一样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国家的补贴下新建了库房,砌了新的院墙,还安装了推拉式大门。通过唐宗秀一家的故事,再联系到我们村子的变化,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党的政策落实到了每一户,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在一步步变好。
护理学院2022级护理4班 任卓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访谈交流,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2019年7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总书记像亲人一样同他们交谈。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见证了家乡的变化。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乡到处都是土路,每逢雨雪天,上学对我们来说就成了很艰难的事。
后来在党的领导下,家乡的经济迅速发展,从小小土坯房到砖瓦房,从泥泞小路变为柏油马路,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舒适,交通出行更加省时便捷,而修建的垃圾站点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整洁卫生。没有了工厂彻夜的轰隆声,换来的是夏夜的蝉鸣和冬日的静谧。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的政策号召,家乡的绿化建设也逐渐提升,一排排的绿树,一丛丛的花草让我家乡的风景更加美丽,也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1班 朝勒格尔: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考察故事,书中的标题“红太阳照亮的小康路上、哪个少数民族也没少”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是来自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学生,在我小时候牧区用水用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照明靠蜡烛,去井边挑水,这些放到城市里都是很难想象的生活。我读书的小镇也并不是很繁华,但国家很重视偏远地区的发展,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发免费的书籍、各种生活补助来减轻每个家庭的压力,后来在城市才有的购物广场等也陆续出现在了我们小镇,就这样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我十分感谢党的关怀。
稿件来源:学生工作部 编辑:刘莎 审核:安志新、赛音德力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