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国自然项目(一)|蒙药蓝盆花-红花药对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mTOR和AMPK通路交互作用影响HSC自噬研究-yl23455永利官网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国自然项目(一)|蒙药蓝盆花-红花药对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mTOR和AMPK通路交互作用影响HSC自噬研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11-16 17:52 |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渠道, 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及完成情况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校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明确“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工作重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推出“国自然项目”专栏,旨在通过展示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挖掘各团队在这些项目里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基础医学院马月宏教授团队

获批项目的研究基础

该研究团队采用现代药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首次对蒙古山萝卜花(蓝盆花)及额力根-7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做了动物实验药效学研究,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肝功能指标、纤维化四项指标、羟脯胺酸、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等指标,以及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凋亡情况,明确了药物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运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分析药物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关键通路和靶点,予以体内外实验验证。研究发现药物通过调控TGF-β/Smad、PI3K-AKT、PPAR、JAK-STAT、整合素等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通过整体药效和代表性作用通路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相结合,明确了传统蒙药蒙古山萝卜花及其复方额力根-7药效及作用机制、抗肝纤维化适应症;探索了防治肝纤维化新的靶点;对额力根-7进行了初步拆方分析,明确了蒙古山萝卜花是抗肝纤维化的主要药物,总黄酮是其主要有效组分;红花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并明确了分子机制。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了药物的安全性。以上成果为以肝纤维化为适应症的蒙药推广及研发更为有效适用的现代组分蒙药等后续开发奠定了工作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研究进展

该项目以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单味药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病证治法,结合临床,选择蓝盆花-红花药对加以研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是传统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但在传统药物现代化开发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药物非常困难,且疾病是动态过程而非稳定的状态。项目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肝纤维化动态过程中相对恒定的病证,发掘用药精专的药对或小复方。在明确药效的基础上,采用HPLC-MS技术对筛选出的最佳比例蓝盆花-红花药对、最佳溶出方式的化学成分及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网络药理学分析,明确药对的核心成分-关键靶标-重要通路,予以生物学验证;筛选并验证和关键靶标结合的药对小分子化合物。

HSC的增殖活化、合成分泌大量ECM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事件和关键环节。PI3K/Akt/mTOR通路在HSC活化增殖时特异性表达增强,前期研究证明药物可下调HSC中该通路表达水平,上调APMK可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关键蛋白mTOR,也可作用于ULK,共同影响细胞自噬,这也可能是药对协同增效的机制。

项目围绕蓝盆花-红花组合对肝纤维化这一适应证的“是否针对有效”“为什么有效”“如何更有效”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另一方面可使单味药深入发展,又可作为方剂研究的起始开端;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进一步探索药对优化及有效组分配伍,开发抗肝纤维化针对性强、用药精专、增效减毒、成药性好的现代蒙药。

项目主持人

马月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分会临床学组委员,内蒙古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为中蒙药抗肝纤维化药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华医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1项,其他自治区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9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CSCD或北大中文核心收录28篇,科技核心6篇。主编教材2部,任副主编2部,编委11部。其中,国家级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参编专著3部;获批国家专利2项。荣获第二届全国医学高校创新性机能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药理学会首届网络授课大赛三等奖。

项目主要成员

包小妹,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药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主任。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3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

马丽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项。

王慧敏,副教授,博士,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持自治区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

袁宏伟,副教授,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12篇,主持科研项目5项。

张建宇,副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

祁乐,讲师,博士,中医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篇,主持科研项目3项。

乌日罕,实验师,蒙医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6篇,主持科研项目2项。

苏晓丽,实验师,基础医学院教师。发表论文5篇,主持科研项目1项。

稿件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邮编:010110

版权所有:yl23455永利官网        蒙ICP备1700084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