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中医药思维和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一)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2.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4.养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疗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能以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充分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的最大效益;
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7.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基本规律以及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3.掌握中药生产过程、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掌握药事管理法律和法规,熟悉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
5.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熟悉中药学类专业的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6.熟悉中药储藏、养护的基本知识;
7.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
(三)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2.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
4.具有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6.具有利用图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7.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四)身体素质目标
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适应承担艰苦工作的要求。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
四、修业年限
四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一)必修课学时与学分

(二)选修课学时与学分
选修课程体系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选修课须修满10学分,公共选修课须修满10学分(包括创新创业类课程2学分,美育类课程2学分,安全教育类课程1学分)。
(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六、教学安排
(一)军事训练
新生入学后集中3周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二)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新生入学后开展的大学生涯第一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新生入学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同时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学校,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
(三)社会实践
安排在寒暑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采取学校组织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到乡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调查、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
(四)毕业教育
对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五)实习
1.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通过对野生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观察与记录,掌握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所属类群、入药部位等;学习并掌握各类标本的制作方法;初步具备野外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实习,为期2周,安排在第2学年第2学期第19-20周。
2.中药鉴定实习
通过对药材市场常见药材和饮片的实地观察,能准确识别200味原药材或饮片的性状特征,掌握性状鉴定的基本技能。在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进行实习,为期1周,安排在第3学年第1学期国庆节前后一周。
3.中药制剂实习
通过参观药企生产各环节,掌握常用中药生产流程。在与学校合作的医学企业进行实习,为期1周,安排在第3学年第2学期第20周。
4.中药药学服务实习
通过在医院药房及各临床科室进行药品调剂及临床药学服务,掌握药品调剂的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并对临床药学服务建立初步的认识。在临床药学实习的定点医院进行实习,为期1周,安排在第4学年第1学期第20周。
(六)科学研究能力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习(见习)等教学环节加强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一般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一)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按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考核方式分考试、考查两种。考试、考查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每学期考试门数6门左右。
(二)毕业论文
主要结合中药的生产、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安排专题实习,以巩固和应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行业工作能力,同时在实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时间共18周,安排在第4学年第2学期。
(三)学位授予
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完成全部修读课程,达到规定的 198.5学分(必修课程149.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9学分),毕业论文合格,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获得第二课堂相应学分,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按照《yl23455永利官网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稿件来源:教务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