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渠道,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及完成情况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校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明确“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工作重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推出“国自然项目”专栏,旨在通过展示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挖掘各团队在这些项目里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师建平教授团队
获批项目的研究基础
在本课题前期研究中,对“活血生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该理论在创面修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原理,为后续以冲和膏为切入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冲和膏进行了全面的成分分析和药效评估,确定了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过体内外实验初步验证了冲和膏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有效性。
在糖尿病半阴半阳证创面的研究方面,团队建立了稳定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能够准确模拟该病症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利用这些模型,深入研究了创面的病理变化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冲和膏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针对 miR-144-5p 和 HBP1,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出了它们与糖尿病创面血管新生的潜在关联。并且初步探索了在相关通路中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和趋势。此外,对 PI3K/AKT 通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了解了该通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揭示冲和膏通过调控该通路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前期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该团队在理论基础、药物分析、模型建立、分子靶点等多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深入开展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项目研究的意义
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机制的认识,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推动中医药在创面修复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1.采用蛋白组、代谢组、转录组等测序技术结合传统中医传统理论知识,实现从微观分子层面到宏观临床应用的跨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同时,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冲和膏可以促进血管再生。
2.首次结合动物、细胞、分子维度的实验证据,揭示冲和膏通过上调miR-144-5p表达水平,调控靶基因HBP1的表达,进而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创面血管再生的内在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DFU血管新生提供了新的调控靶点,也为中医药治疗DFU提供了分子机制上的科学依据。
3.在传统中医“活血生肌”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为冲和膏治疗DFU半阴半阳证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案,并可能对其他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具有启示作用。
项目假说及形成
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冲和膏可以改变半阴半阳证DFU中CD31、CD34和VEGF、VEGFR1等蛋白表达水平,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并调控激活VEGF/VEGFR信号通路促进创面血管新生;蛋白组学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是冲和膏促进半阴半阳证创面愈合的关键调控通路,VEGF属于表达差异显著的分子;转录组学miRNA差异表达和功能聚类分析显示,miR-144-5p在PI3K/AKT通路中高度富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主要靶基因为HBP1,以及实验验证PI3K/AKT信号通路对血管新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推测miR-144-5p调节蛋白表达水平的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HBP1调节PI3K/AKT通路促进DFU愈合。立足于DFU血管新生问题,在中医学“活血生肌”理论指导下,基于冲和膏行气散结、活血消瘀功效,研究其经miR-144-5p靶向HBP1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DFU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项目主持人

师建平,yl23455永利官网副校长,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溃疡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研究、中蒙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北大中文核心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中医治未病团队负责人。主编、副主编、编委出版专著6部、教材9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基础人才研修项目人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批“草原英才”、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二等奖1项。
项目主要成员

杜晓鹂,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SCI收录论文6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王敏,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3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多部,专利3项。

董重阳,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SCI收录论文2篇,科研论著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7部。

党赢,主持省部级、校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稿件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