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节气简介

小暑·气象变化
小暑之后开始进入伏天,由于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于是“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而北方地区则“高温、干燥”。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后,大地少有凉风,吹的风会带着热浪。


小暑·物候现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传统习俗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
小暑“食新”习俗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小暑·起居养生
01 注意解热防暑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02 小暑宜吃藕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

亲爱的IMMUers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蝉鸣催夏浓,荷风摇翠盖
2025年已过半,小目标都实现了吗?
在炎炎夏日中
愿我们都能逐光前行
不负骄阳
所有美好都“暑”于你
与IMMU携手继续勇敢前行吧!
稿件来源:百度百科 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白佳欣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