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北疆医魂·人物志·医者|数万微友织就医患连心网——记第二附属医院韩长旭教授的“温度医学”之路-yl23455永利官网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北疆医魂·人物志·医者|数万微友织就医患连心网——记第二附属医院韩长旭教授的“温度医学”之路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07-31 21:18 | 浏览次数:

编者按

风起敕勒,千里苍茫

立足北疆,耕耘实干

何谓北疆医魂?

是马蹄踏雪时未曾迟到的诺言

是实验室里与布鲁氏菌鏖战的

千万次死磕

更是刻进基因的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诺言

在这里,医学不是冰冷的术语

而是56个民族共同捧起的、带有体温的答案

这里的故事是“扎根”的注脚——当北上广的霓虹在简历上闪烁,有人把青春押进基层牧区卫生院的药斗格,他们的皱纹里积着草原的沙尘,掌纹中刻着手术刀的锋芒,而心跳始终与“健康中国”的脉搏同频。在yl23455永利官网近七十载的办学历史中,涌现了无数以仁心仁术丈量生命维度的“医魂”人物。为充分彰显建校以来yl23455永利官网人在教育、医疗和科研工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学校党委宣传部在官网、官微、校报特开设“北疆医魂?人物志”栏目,并设“医者”“师者”“学子星光”“校友远方”等专题,这里既有解剖学先驱在煤油灯下绘制的第一幅人体图谱,也有青年教师在智慧教室中点亮的创新火种;既有医院专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声音,也有基层校友在乡镇苏木卫生室写下的坚守日记。我们将以人物为经,以精神为纬,编织起北疆高等医学教育的精神图谱。

本栏目不载丰碑,只镌脚印——他们以身为烛,照亮的是“健康北疆”的版图;他们掌心交叠的温度,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火种。请随我们走进这些未被镀金的故事:在生命最脆弱的褶皱里,在祖国北疆的风沙中,看yl23455永利官网人如何以仁心为甲,在苍茫大地上写下“大医精诚”的史诗。

上午11时,yl23455永利官网第二附属医院三楼A区诊室人头攒动,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我是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来复查的患者,韩医生是我遇到过的最有耐心的一位医生。”诊室外,来自乌兰察布的患者李阿姨(化名)说到。看诊的间隙,韩长旭教授的手机不时震动,微信好友列表里,来自海拉尔的患者发来康复训练视频,锡林郭勒的牧民咨询术后用药细节——这样的互动,在他近3万好友的列表里,早已是常态。从医17年,这位来自辽宁的医生用一条条微信消息,在辽阔的北疆大地上织就了一张跨越千里的“医患连心网”。

一、从辽宁到内蒙古:把“家”安在患者身边

“来到内蒙古,是因为这里的人像家人一样实在。”韩长旭教授的话语里带着东北人的爽朗。2008年,他从中国医科大学骨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入职yl23455永利官网第二附属医院,从此扎根这片土地。作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身上有着多重身份,但最让他珍视的,始终是“患者的医生”这个角色。

内蒙古幅员辽阔,许多患者从呼伦贝尔、通辽、阿拉善等地赶来就诊,单程就要耗费两三天。“不能让患者为了一句‘恢复得不错’再跑上千公里。”抱着这个想法,韩长旭教授开始主动添加患者微信,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近3万好友,从内蒙古各盟市,甚至延伸到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蒙古国。他的微信成了“移动诊室”:为患者绘制康复图解、录制动作示范视频,把复杂的术后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甚至开设公众号普及运动损伤知识。“韩主任的微信总是有问必答,每次问问题,不管多晚都能收到回复。”患者张大爷(化名)说,自己术后在家训练,全靠微信里的“远程指导”才少走了很多弯路。“韩医生专业高效,主动让患者加他的微信,以便在就诊后有问题随时问询,他的回复总是特别的及时,让我特别感动。”患者刘女士说到。

韩长旭教授诊室中的个人微信二维码桌签

韩长旭教授与患者的微信对话

二、技术创新的初心:让每项突破都惠及患者

除了患者的康复记录,韩长旭教授还有一份特殊的“成绩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rthroscopy》上的论文。这篇内蒙古自治区运动医学领域首篇1区Top期刊论文,记载着韩长旭教授团队首创的“倒置锚钉技术”,这项修复半月板根部撕裂的“中国术式”,让无数患者告别了漫长的康复等待。

“缓解患者术后制动时的焦虑,是我搞创新的最大动力。”韩长旭教授坦言。过去,半月板根部撕裂修复后,患者往往需要制动1-2个月以上,不少人因此情绪低落。通过与患者的频繁交流,他捕捉到大家对“快速康复”的迫切需求,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研发出逆向锚钉设计,在提供更好生物力学效能的同时,使得手术更加简单,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并加速康复时间。如今,这项技术已拓展到前、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修复等领域,相关成果接连发表于《Arthroscopy Techniques》等国际期刊,让“中国术式”在全球运动医学领域发出声音。

从医17年,韩长旭教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于国际高水平期刊及国内期刊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23篇。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但他常对学生说:“论文的价值,要体现在患者能早一天正常行动、早一天回归健康生活。”

三、团队与传承:让“温度医学”薪火相传

团队建设中,韩长旭教授坚持“临床与科研共生,技术与温情并重”的团队理念。他认为,“协作创新、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团队良性发展。核心方法包括:第一,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成员这样的意识。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注重“个性化成长路径”,为年轻医师设计实战培训计划,如在模拟手术室进行技能演练,并鼓励他们参与COA、CAOS等国内大型会议,以拓宽视野。同时,他推行资深专家一对一指导,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提升临床和科研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体现了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第三,在医患关系方面,他希望年轻医师和医科学子始终坚守“以患者为本”的初心,让每一份努力都能转化为人性化医疗的进步。在韩长旭教授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人人都有“患者联系本”,相当于“平行病历”,记录着每个病例的康复细节;年轻医生跟着他学的第一堂课,不是手术技巧,而是“如何用三句话让焦虑的患者平静下来”。

如今,韩长旭教授团队年手术量超1000台,医疗服务覆盖多区域,在内、外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肩袖撕裂合并肩胛盂骨折等方面的治疗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四、3万微信好友背后:医者与患者的双向奔赴

哈佛医学院的弗朗西斯·皮博迪说:“照顾病家的秘密,在于在意病家。”在韩长旭教授看来,医患的最佳相遇是双方彼此尊重,这是最初相遇的理想开端,在整个的医患互动中无论最后能否获得完全成功的结果,都应该始终保护和尊重患者的尊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关键里程碑始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展开。那些真正塑造专业价值的里程碑,往往源于与患者之间建立的真实交流互动连接。”从“添加微信”到个性化关怀,韩长旭教授与患者逐渐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早期意识到术后康复的持续性需求后,我开始在确保医疗合规的前提下,为复杂病例或运动员患者建立长期随访通道。患者随时反馈病情变化、训练视频,我能即时调整康复计划,避免因延误导致的并发症。”

而这份沟通桥梁于医生而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成长渠道。“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这是双向的。”韩长旭教授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位越野跑爱好者患者向他提出的“野外自救技巧”需求,推动他联合救援队开发运动损伤急救课;患者对自身运动的深刻理解,也常成为优化治疗方案的钥匙。

良性的沟通交流也由个体延伸到群体。“我的患者们也形成了患者社群,他们发起了‘运动损伤互助会’,交流常见运动损伤及其纠正方法,有效降低了二次损伤率,缩短了重返运动时间。”

韩长旭教授认为,微信桥梁的背后,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互动式医疗的发展。“通过网络沟通,我能够实时响应患者需求、提供术后指导并收集反馈,从而大幅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这不仅优化了临床流程,还推动了运动医学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它象征着从传统医疗向互动式医疗的跃进,是我个人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医生的专业成长轨迹,是无数患者用信任、智慧和勇气共同绘制的。每一次深夜的信息回复,每一份患者分享的训练日志,每一场由病痛催生的创新,都在重塑医疗的本质——它不仅是科学的实践,更是人类互助的艺术。当医生放下“全知者”的姿态,以伙伴身份与患者并肩前行时,那些疤痕、汗水与笑容,终将汇聚成照亮医学前路的星辰。

“你看,这就是最好的回报。”韩长旭教授笑着划动屏幕,他的微信讯息里,有深夜的咨询,有康复的喜讯,有朴实的感谢,更有医患之间最珍贵的信任。从大兴安岭林地到额济纳沙漠的微信好友IP,从手术刀到微信对话框的负责与认真,这位运动医学医生用17年的坚守证明:最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生把患者放在心上,患者把医生当作亲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无论您是在校师生、毕业校友,还是关心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都请与我们一同翻开这部“行走的校史”,让我们共同续写“北疆医魂”的新篇章!

?版权归yl23455永利官网党委宣传部所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获取授权。

稿件来源:宣传部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邮编:010110

版权所有:yl23455永利官网        蒙ICP备1700084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