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教育强区、“健康内蒙古”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校新医科建设优势,深化医理、医工交叉融合,促进自治区医学学科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拓宽广大师生国际视野,接触国际学术前沿,2025年8月25日至26日,我校成功举办2025年跨学科学术讲坛。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武秀珍、自治区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张立新、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福顺、自治区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赵翔辉、自治区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处长张颖,学校党委书记赵云山,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晨,党委委员、副校长鲁海文、贾永峰、师建平出席开幕式,相关处室、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讲坛。开幕式由贾永峰副校长主持。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赵云山致欢迎辞。他表示,跨学科合作是未来医学创新的关键引擎,希望以本次讲坛为契机,与海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自治区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张立新致辞。他指出,自治区卫健委一直高度重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相信通过本次讲坛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必将进一步促进医学学科融合发展。

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武秀珍讲话。她强调,自治区教育厅将一如既往支持各高校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合力推动跨学科科学高质量发展。

专家报告环节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晨主持。三位国际知名学者受邀作主题报告:

1.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Stefan W.Hell教授:报告题目为《Molecule-scale resolution and dynamics i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革命性的MINFLUX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如何将光学成像推进至纳米维度,从而精细观测生命世界。该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与新视角。

2.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Alan Rowan 教授:报告题目为《Visualising the interaction of cells with the extra cellular matrix—Biomechanics for cellular control》,详细探讨了智能材料模拟生物组织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展示了科技与医学融合的巨大价值,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3. 新加坡环境生命科学工程中心 Guillermo Carlos Bazan 教授:报告题目为《Conjugated Oligoelectrolytes: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Membrane Modifications》,系统介绍了新型共轭寡聚电解质的设计合成、与生物膜的组装机制、跨膜电荷传输过程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该平台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等挑战中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与会者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梁銶琚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李云庆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府锦城实验室主任黄灿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于益芝教授,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院长、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院长李成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学术主任刘冲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伟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国家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系主任李文斌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精神类疾病研究院院长、穴位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刚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遥感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贾鹏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谢雁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孙晓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赵京霞教授,浙江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所长、药物制剂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建青教授等10余名国家杰青、岐黄学者等行业专家分别进行了报告研讨,不仅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激发了新的科研灵感与合作契机。讲坛的学术价值体现在推动医学-化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加深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对于提升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面向”、深化科教融汇、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yl23455永利官网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件来源:党政办公室 图片来源:宣传部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