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一位医者以手术刀为笔、以讲台为田,二十六载深耕不辍。他就是刘瑞——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yl23455永利官网外科虚拟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一位将“立德树人”刻入职业生命,用“蒙古马精神”驰骋于医学教育沃土的领军者。从教至今,他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的良医成就之路,更以累累硕果诠释了边疆医学教育者的赤诚与担当。

深耕教坛廿六载 矢志创新育良医
2000年,刘瑞老师初登讲台,便将育人使命扛在肩上。主讲《外科学》《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的他,深知传统医学教育之困。他倾注心血首创“手足并用教学法”:以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模拟复杂解剖与手术操作,化抽象为具象。课堂从此焕发生机,知识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萌芽。
这一创新成果的应用跨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10几个学科,惠及国内20余省区60余所高校,更远播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哈佛医学院、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学者纷纷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BMC Medical Education》等权威期刊发文探讨,盛赞其启发性价值。刘瑞老师并未止步,他带领团队深研教学规律,据《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十年骨科教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一文,全国骨科教学领域刘瑞个人发表论文数位居第一。

累累硕果见证其探索之路:刘瑞老师主持课题3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编《手足并用教学法》及自治区“十四五”职教规划教材等8部专著;领衔打造的《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课程先后斩获“自治区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高质量在线课程” 荣誉。2023年,“手足并用教学法”一举夺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内蒙古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成为边疆教育创新的闪亮名片。
医教研融合聚力 锻造北疆“先锋”团队
“独行快,众行远。”刘瑞老师深谙此理。他提出“医教研融合”发展理念,将临床实战、科研攻关与教书育人熔铸为团队基因。昔日仅有15人的骨科团队,在他的引领下壮大至百人精锐,年门诊量突破12万人次,年手术量达3600台,稳居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高地。
他甘为人梯,倾力打造“新秀—名师—名课”培养链。从独自参赛获奖,到悉心辅导20余名青年骨干征战教学赛场,团队累计斩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2人次,3人荣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72期教学沙龙、千余人次培训,将竞赛智慧反哺日常教学,孵化出5位“教坛新秀”、3位“教学名师”,更收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医教研协同迸发创新合力:在刘瑞老师的带领下,团队研制出国内首个骨科无遮挡手术机器人,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安全;出版国内首部《数字骨科学》,荣膺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医教研融合”理念在全国性医学教育大会宣讲11次,开展教学培训60余场,辐射深远。这支队伍成为自治区高校中唯一集全国“工人先锋号”、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草原英才团队”“青年文明号”于一身的临床教学标杆,如北疆雄鹰,展翼领航。
三全育人润无声 杏林桃李绽芳华
他坚持“三全育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设“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我的大学我做主”等讲座,以医者仁心涵养学生职业信仰;带领学生深入农牧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每年组织“全民大健康”义诊近40场,惠及群众3万余人——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学生们读懂了“大医精诚”的真谛。
他鼓励创新,点燃学生科研报国梦想。悉心指导的《内蒙古跃梦科技医疗平台》项目,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同时,“挑战杯”自治区二等奖、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金奖等荣誉纷至沓来。其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事迹微视频《牢记嘱托谱新篇》摘得理论微视频大赛桂冠。
从手术台到讲台,从实验室到苏木嘎查,刘瑞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的深邃情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愿做扎根边疆的青松,守望生命的绿洲;愿做引领方向的白云,托起雏鹰翱翔的翅膀。”二十六载光阴,他以教学创新为帆,以团队协作为桨,以“三全育人”为舵,在医学教育的壮阔长河中破浪前行,为祖国北疆培育了“德术并重”的良医栋梁。
图片来源: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