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日进驻校园以来,已有二十多个日夜。每天参加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会议,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与进校班主任组织学院学生按时完成核酸采样,并统计上报学院师生核酸检测结果,了解掌握师生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做好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流调小组老师的选派工作;组织配送工作组第三组成员一起为7号公寓、金沙楼、莫泰酒店、居家旅店、综合楼师生以及核酸采样人员按时送餐、配送防疫物资、生活日用品及药品;参加学校组织的搬运防疫物资和床架行李、取送学生留置在教室里的书籍电脑等学习用品、搭建学校“方舱”、在校门口值班值守等工作……这是王建允老师的工作日常。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学校师生并肩作战、共抗疫情。

团结起来 战胜疫情——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允的抗“疫”日记
秋风节气之后,北方的天气就开始渐渐转凉了。10月8日一整天,呼和浩特的天气都是阴沉沉的。往日一碧万里的晴空,此时布满了乌云。太阳都似乎感觉到了寒冷,躲在厚厚的云层里,不肯露头。午后时分,刮起了大风。阵阵秋风,吹得树枝随风摇摆,树叶沙沙作响。入校时穿着的单衣已经不能抵御这突然而至的秋风。站在送别隔离师生的篮球场上,身上不禁感觉寒气袭人,小腿有些抽筋,就连手背上的血管里都涌起了小米粒大小的疙瘩。空闲之余,不停地用力揉搓,让已经有点痉挛的血脉稍微舒畅一些。

10月9日早晨起床之后,在莫泰酒店的六层房间舒展一下筋骨,不经意间向窗外眺望,市区的道路、绿化树木和建筑物顶上居然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物体。原来是昨天晚上下雪了。城市北部的大青山,一改往日的一片青黛色,在积雪的装扮下,愈发地巍峨挺拔。飘落在山上的积雪,仿佛为大山穿上了一件镶嵌了白色花边的新衣,煞是好看。这是呼和浩特今年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下楼后去做核酸采样,迎面扑来的室外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因防控疫情需要而实行了封闭管理的校园,此刻变得异常静谧,不仅少见行人,而且少有声响。同学们都待在宿舍里,只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紧张地忙碌。他们彼此见面,也只是点一点头或挥一挥手,打个招呼后,便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了。若是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绿化带里碧绿的小草上覆盖了一层淡淡的白雪,倒是难得一见的一番别样景致。环绕楼宇分布的高大的绿化树木,特别是那几株有五六十年树龄的旱柳,依然枝繁叶茂,绿意深浓,就像是一排排威武的哨兵守护着校园,给人以顽强的生命活力和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校园实施封闭管理。在这段日子里,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工,从职能处室、学院负责人到辅导员、班主任,从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到开展线上教学的老师,从后勤的物资保障人员、环境消杀人员和餐厅师傅,到安全管理与物业的安保人员和保洁人员等,所有的人都在默默坚守。大伙儿听从指挥、服从调度,立足岗位、辛勤工作在校园防疫工作一线。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校领导随时关注和研判疫情态势,处置应对突发事件,几乎是在通宵达旦地工作。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深深地感染和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大家勠力同心、战胜疫情。学生有需求,老师就有行动。组织师生核酸采样,迅速开展人员流调,配送餐饮和水果,随时运送防疫物资和学习生活日用品以及药品等,每一项工作都在细之又细的落实。工作虽辛苦,但大家都没有一丝抱怨,只要能为学校抗“疫”做点事,能为学生做点事,大伙儿内心都倍感欣慰。特别是当收到来自学生的一句句问候和感谢时,我们也被这些十几岁孩子的理解感动了,此时此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连日的降温下,校园里的灌木和一些落叶乔木的叶片开始变黄,叶柄开始变脆,在阵阵秋风吹动下,飘飘扬扬散落在地面上,堆积一地的金黄。即便是四季常青的松柏,也失去了往日的苍翠欲滴,开始变得莽莽苍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寒露过去,真正是到了寒气袭人的深秋季节了。但是,学校为坚守抗疫的教职员工免费发放了棉衣棉裤、保暖内衣、洗漱用品,给寒风中坚守的我们送来了无限的温暖和慰藉。雪中送炭总能让人感动,穿上保暖衣服后,我们不再寒冷,身上暖意融融,顿生无限力量。
冬天即将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稿件来源:赵鑫、刘莎整理报道 编辑:刘莎 审核:高乐、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