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渠道, 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及完成情况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校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明确“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工作重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推出“国自然项目”专栏,旨在通过展示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挖掘各团队在这些项目里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基础医学院薛慧婷副教授
团队获批项目的研究基础
该团队围绕内蒙古特色药用植物开展了成分的分级与药用研究。对人参、螺旋藻、黑枸杞、肉苁蓉、黄芪等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得到10余种果胶成分和5种中性糖成分,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通过HPLC、FT-IR、1H NMR、13C NMR和LC-MS解析各种多糖级分的精细结构;利用BLI和SPR研究各种多糖级分与galectin-3互作,得到galectin-3最佳多糖配体;构建NAFLD动物模型、肥胖小鼠模型以及荷瘤小鼠模型,筛选得到活性成分,进一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解析多糖的作用机制;明确了人参果胶通过靶向galectin-3在免疫途径抗肿瘤的作用,阐明了螺旋藻多糖通过抑制脂肪生成和分化缓解肥胖的作用,利用微生物降解法明确了细胞壁解构与黑枸杞、黄芪有效成分提取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将为深入开展道地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多糖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丰富数据,进一步为内蒙古特有种质资源在医药保健领域的高值化开发开辟新途径。
项目研究意义
甜菜是世界重要糖料作物之一,内蒙古地区甜菜总产量位居国内首位(2021年),是制糖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省区。甜菜经炸糖后产生的三废(甜菜渣、废蜜、滤泥),目前主要被回收利用到畜牧业中用于饲料生产,对其有效成分的开发尤为不足。甜菜渣作为最主要的副产品之一,富含果胶成分(约占1/4)。研究发现,甜菜能够有效缓解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轻小鼠体重。因此,深入挖掘甜菜中发挥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明确有效成分具体结构、解析发挥作用的机制十分必要。该项目系统分离纯化、结构解析甜菜果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筛选得到有效抑制脂肪变性的活性果胶成分,探讨作用机制。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甜菜的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使甜菜副产品逐步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对内蒙古地区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对推动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负责人

薛慧婷,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在站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内蒙古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批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自治区“321工程”第三层次人才称号,自治区第一批“英才兴蒙”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称号,校级创新人才奖、校级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项目主要成员
李岩,副主任医师,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研究方向为影像核医学与肝脏疾病诊断。
马艳华,讲师,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
叶书梅,讲师,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构效关系。
王鹏翔,副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
徐宋瑶,实验师,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提取与分析。
基础医学院2023级研究生李敏、贾云晰、姚超,为本项目实验的主要实施者,研究方向为中蒙药有效成分构效关系。
稿件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