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渠道,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及完成情况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校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明确“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工作重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推出“国自然项目”专栏,旨在通过展示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挖掘各团队在这些项目里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药学院李君团队获批项目的研究基础
那如-3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系蒙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方剂。该项目研究团队前期参照Nat Protoc方法构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发现,那如-3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相关表型,为阐明那如-3作用机制,项目组以基于血清移行成分的网络药理学、巨噬细胞RNA seq、细胞热位移及细胞表型实验为基础发现,那如-3能够通过调控PTGS2/HIF-1α/PKM2轴介导糖酵解反应促进巨噬细胞由M1向M2表型转变,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项目研究进展及意义
该项目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中蒙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免疫药理研究。在中蒙药药效物质基础方面:项目组对那如-3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后续药效学和相关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了阐明那如-3物质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MS)技术,在那如-3中鉴定获得固有成分99个,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鞣质类、没食子酸酯类等,对血清移行成分辨识、解析,结果在含药血清中获得37个外源性成分。同时,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构建了那如-3质量评价体系,并筛选得到苯甲酰乌头原碱、柯里拉京等6个潜在质量差异标志物。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证实,那如-3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足趾厚度、关节指数、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1L-1β水平。采用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Micro-CT技术在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层面证实,那如-3可缓解关节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软骨损伤及骨侵蚀。通过小鼠踝关节组织免疫荧光和组织阳性细胞比率证实,那如-3干预后小鼠踝关节滑膜巨噬细胞Marker F4/80显著降低,那如-3干预后M1型巨噬细胞Marker iNOS表达减少,而M2型巨噬细胞Marker CD206表达增加。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那如-3促进了模型小鼠关节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表型转变,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改善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项目负责人

李君,助理研究员。现担任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内蒙古药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蒙药质量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中蒙药抗炎与免疫药理研究,在疾病分子机制方面特别关注于药物通过调控代谢、肠道菌群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厅项目1项,自治区卫健委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参与编写蒙药专著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指导学生项目10余项,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中医药学赛道复赛三等奖。
项目主要成员
张谦,副研究员,在读博士,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
王跃武,副研究员,博士。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
孙丽君,副教授,硕士,药学院教科研办副主任。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
张微,助理研究员,硕士,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
胡玉霞,助理研究员,硕士,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
刘静,助理研究员,硕士,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
张梦迪,实验师,在读博士,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
王芳,实验师,发表SCI论文1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
稿件来源 :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