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渠道,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及完成情况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校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明确“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工作重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学校官媒推出“国自然项目”专栏,旨在通过展示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入挖掘各团队在这些项目里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张葆鑫团队
获批项目的研究基础
该项目前期研究基础主要围绕蒙药蓝刺头中有效单体原百部碱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展开。在前期通过网络药理学及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原百部碱治疗后CTSD是显著高表达的,且发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CTSD是显著低表达的,以此为基础进行机制研究,并成功发表了SCI论文2篇。同时,该团队在细胞及动物层面围绕原百部碱通过CTSD介导mTOR信号通路影响自噬调控BMSCs凋亡和成骨分化水平做一系列验证实验,推测出CTSD介导mTOR信号通路在BMSCs自噬中是不可或缺的,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及IP-MS和CO-IP实验发现CTSD的互作分子为BORCS6。
项目研究意义
该项目研究首次发现了原百部碱调控CTSD/BORCS6/mTOR信号轴作用,揭示了蓝刺头有效单体原百部碱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为其在临床转化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1.该项目研究首次揭示了CTSD介导自噬调控BMSCs凋亡和成骨分化的作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为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2.该项目研究首次提出CTSD发挥调控作用的媒介,进一步补充了CTSD的糖基化修饰对于其与BORCS6结合并发挥调控作用的必要性。这一论证强化了对CTSD调控机制的理解,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项目科学假说及形成
该项目前期研究发现原百部碱给药治疗后CTSD的表达升高,并探究CTSD介导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在BMSCs凋亡和成骨分化水平的作用,CTSD与BORCS6的交互位点突变对于下游调控的影响,以及CTSD的糖基化修饰对于CTSD发挥功能的影响。通过临床收集OP患者的血液样本证实CTSD、BORCS6与自噬、凋亡和成骨分化以及mTOR通路相关分子在临床转化中的意义,并为原百部碱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项目主持人

张葆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级课题5项。创建了“骨筋中外”课题组。SCI收录论文9篇,申请专利8项。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蒙药治疗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缺损等相关骨科疾病。
项目主要成员

刘广辉,三级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科疾病的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孙明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蒙药在糖尿病病人骨折愈合中的影响。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省级项目10余项。
稿件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