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医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成为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卓越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一)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
3.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诊疗计划;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6.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用法律维护患者和自身权益;
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与口腔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行为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能够了解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以及心理状态;
3.能够熟悉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基本原则;
4.能够掌握口腔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腔颌面部疾病发生的基本知识;
5.能够掌握口腔临床医学的各种理论,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以及诊治原则,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儿童口腔疾病、牙列缺失与缺损、牙颌面畸形、肿瘤、外伤、感染及颅颌面发育异常等。
(三)能力目标
1.具备全面、系统、规范、正确地采集全身病史的能力。具备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临床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3.具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断能力,一般急症的诊断、简单处理能力,以及运用辅助检查方法主要结果来诊断临床常见疾病的能力;
4.具备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5.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6.具备口腔预防医学理念和基本技能,树立社会群体预防观念、综合保健观念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思想;
7.具备口腔基本技能包括病历书写与分析、口腔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具备对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及口腔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8.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9.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四)身体素质目标
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适应承担艰苦工作的要求,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材料学、预防医学、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X线诊断、口腔种植学。
四、修业年限
五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一)必修课学时与学分

(二)选修课学时与学分
由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208学时,12.5学分,学生须修满12学分;公共选修课学生须修满12学分(包括创新创业类课程2学分,美育类课程2学分,安全教育类课程1学分)。
(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六、教学安排
(一)军事训练
新生入学后集中3周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二)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新生入学后开展的大学生涯第一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新生入学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同时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学校,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
(三)社会实践
安排在寒暑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采取学校组织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到乡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调查、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
(四)毕业教育
对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五)毕业实习
共48周。其中,口腔内科16周,口腔外科20周,口腔修复10周,口腔正畸2周。
(六)科学研究能力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实验、实习(见习)等教学环节加强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一般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条件的学科可选拔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
七、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一)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按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考核方式分考试、考查两种。考试、考查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每学期考试门数6门左右。
(二)出科考试
为保证毕业实习质量,毕业实习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出科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基本的诊疗操作技能和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阶段考试
1、第一阶段考试—生物医学综合考试
第5学期期末学校组织生物医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共1学分。
2、第二阶段考试—口腔医学专业水平测试
1.考试时间:第8学期(约5月中下旬)。
2.考试内容: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
①医学基本知识考核:包括基础医学、医学人文、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②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主要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对沟通交流与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
3、第三阶段考试—毕业考试
1.考试时间:第10学期(6月初)进行毕业考试。
2.考试内容: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OSCE)两部分。
①理论考试: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②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
(四)学位授予
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完成全部修读课程,达到规定的251.5学分(必修课程171.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2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54学分,第一阶段-生物医学综合考试1学分,第二阶段考试—口腔医学专业水平测试1学分),第三阶段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获得第二课堂相应学分,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按照《yl23455永利官网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稿件来源:口腔医学院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