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榜样力量,学校启动2025年教师楷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及最美辅导员评选工作,旨在挖掘教育教学一线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励广大教职工以榜样为镜、向先进看齐。
学校官网、官微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 感受榜样力量”专栏,持续聚焦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讲述他们扎根教学科研、深耕育人一线的动人故事,全方位展现yl23455永利官网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坚守初心
铸魂育人
在yl23455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台上,张季平老师已坚守数载。于她而言,思政课堂从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为青年学子校准人生航向、厚植理想根基的精神沃土。深知肩上使命,她始终以“理论扎根中国大地”为准则,摒弃抽象说教的桎梏 —— 从社会发展的鲜活实践中撷取案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思想,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悟的成长养分。
在她的课堂上,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兼具温度与力量的思想武器:她会借时事热点搭建思考平台,用社会现象引出辩证话题,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现实问题。潜移默化间,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扎根,信仰的力量在思辨中愈发坚定。正如学生们所言:“张老师的课,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接生活的地气,让我们真正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魅力。”
教学沃土
硕果累累
深耕教学沃土,张季平老师收获了累累硕果:2016 年,她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三等奖,同时跻身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创业人才第二梯队;2017 年,她以精湛的教学技艺获评校级“教坛新秀”;2018 年,获得yl23455永利官网 “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1 年,她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一流课程;2024 年,荣获校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她对思政教育事业的赤诚与执着。她始终坚信 “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 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只为让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加油站”,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亮青年学子的逐梦征程。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张季平老师始终以高尚的师德为标尺,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她为人正直磊落,作风严谨正派,对待学生既有 “严师” 的高标准要求,更有 “慈母” 般的温暖关怀,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2014 年,张季平老师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时,留意到一名学生的状态异常。彼时,这位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尚未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是陷入深深的迷茫,继而有了厌学情绪。课后,这个学生主动找到张老师倾诉内心的困惑与不安时,她像朋友耐心倾听,用温柔而坚定的话语疏导学生的焦虑。结合课程中的人生哲理,她为学生分析成长路上的挑战与机遇,帮助其重新梳理学习目标,调整心态面对困境。在张老师的持续鼓励与悉心引导下,这位学生逐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与动力。这份师恩与成长的力量,也支撑着他不断前行——2019 年,他成功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2 年,他考入中日友好医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今,他已在首都的医院里发光发热,用专业能力践行着医者的使命。
在张季平老师的教育生涯中,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受她影响,许多学生不仅在学业上突破自我,更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学会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教育理念,更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
面向未来,张季平老师心中的育人初心从未改变。她始终坚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同心协力、砥砺奋进下,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必将焕发更强劲的活力,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注入更深厚的思想力量。
稿件来源 :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图片设计 :宣传部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